帐篷里的“木兰” |
发布时间:2015/3/17 17:10:52 点击:359 |
—记甘肃华澳铁路第三工程公司女子防护队 对讲机、信号旗、信号机、轨温计、短路铜线、防护记录本……将防护备品一一放置整齐后,48岁的杨梅萍笑着说:“今年,终于能提前休息收拾收拾家里,安心过个羊年了”。作为兰州铁路局华澳工程公司女子防护队的队长,因为工作的特殊性,常年不在家,照顾不了孩子、照顾不了双亲,陪伴不了丈夫,她对这个家始终觉得亏欠太多、太多。 甘肃华澳铁路综合工程有限公司第三工程公司女子防护队,是兰州铁路局唯一的一支专业防护队伍,成立于2009年4月。当初公司因施工需要,将20余名富余女职工组织起来,成立了一支专业防护队伍。但其中大部分职工从未接触过既有线施工,业务素质低,缺乏现场施工经验,更不要说进行标准化作业了。为了迅速扭转这种局面,公司紧密结合现场实际,加强了对防护队的培训工作。面对困难,这群人到中年的女人们没有气馁、没有放弃,利用一切时机尽快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除了按期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种培训班,在干中学、在学中干成了她们主要方法。防护员孙淑芳,刚开始上岗时,看着时速120km的列车从身旁经过,竟吓得背转身子不敢抬头,说从来没见过这么快的列车,更不要提按照标准化接车了。为了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她休班的时候也站在防护帐篷前和当班防护员一起接车,如今,她已经成为防护队中业务精、能力强的带头羊。防护员张玉娥将制度、作业标准写成小纸条放在身边,随时掏出来学习。休息躺在床上相互提问、相互纠正也是她们学习的另一种方式。经过几年的磨砺,她们已经熟练掌握岗位职责,认真执行标准化作业,赢得了上级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 施工现场如战场,在肆虐的狂风里,在炎炎的烈日下、在漫漫的风雪中,她们的身影遍布了兰新线、兰青线、陇海线、包兰线、玉门疏解线、红会支线、嘉镜支线的各个角落。用她们的行动诠释着无悔人生。 杨梅萍,作为防护队队长,在兰新线K265、K270、K349、K277四处框架涵施工时,隐隐腰痛的她没有告诉任何人,疼得厉害就吃点止痛药,在深夜里为了不影响大家休息,她痛的在床上蜷成一团,强忍着没有吭声,直到凌晨忍受不了剧痛她被队友发现送到医院。医生说:“肾结石造成积水都已经这么严重了,怎么才来,想不想要命了!”在医院里住了将近30天,才缓解了病情,略有好转的她第一时间就回到了施工第一线,站在了队伍当中。“不敢多喝水,喝多了害怕上厕所,上厕所线路上就会缺人,安全就会受到影响……”没有豪言壮语,只是朴实的语言、实际的行动!却比最动人的情话更加让人感动。 7月酷暑,安定门公铁立交的施工正在紧张进行,繁忙的陇海线上车流密度大,平均3-5分钟就有一趟列车通过,安全隐患大,慢行时间长,施工期间还遭遇了数十年来罕见的高温天气,参加现场防护的6名防护队员忍着40多度的高温酷暑,按规定着装,厚厚的工作服被她们的汗水浸透。她们不但要完成正常作业,还要在温度高达五、六十度的线路上随时观察是否有胀轨迹象并采集温度数据,脸被晒脱了皮,身上捂出了红疹,但她们没有丝毫的懈怠,严格执行标准化作业,不漏接一趟列车,编织了一张严密的“安全网”。 黑山湖,地处嘉峪关荒芜人烟戈壁中,方圆几里内没有人烟,夜幕降临后,此起彼伏的狼嚎声在深夜里更显凄厉,再加上零下二十几度的严寒,一米见方的帐篷里只有一个小火炉的陪伴,在外等待接车被狼嚎声吓哭的两头防护员王玉琴和张玉娥用电话相互安慰着----别怕、别怕,同时,用近乎冻僵的手在记录本上准确无误的写下夜间百余趟列车的车次、时间,泪水落在纸上就变成了冰…. 号称世界风都的玉门镇。那一排排的风力发电机既向世人展示着河西走廊风能资源的丰富,但也暗示着此地沙暴风狂的肆虐。10月份的玉门镇在风沙的侵掠下早已是冰天雪地。防护队的部分队员因工作需要,来到玉门镇车站附近的兰新线k866接长涵工地担任施工防护任务。在该工地下行线拆除便梁施工时,河西走廊最大的一场暴雪不期而至,室外温度达到零下20度,狂风裹挟着漫天的飞雪把施工现场完全笼罩,瞭望条件极差,现场能见度不足100米,上行线的列车还在正常运行,给施工防护增加了极大的难度。但是,他们毫不畏惧,驻站防护员在车站集中精力,眼睛死死地盯着控制台,耳朵不漏过值班员接听的每一个电话,及时向现场传达行车信息。现场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现场防护员王玉琴、孙莲娣、孙香花把报话机贴在耳朵上,在各自的位置向施工负责人和驻站防护员互相传达着行车和施工信息。左手冻僵了换右手,右手冻僵了再换左手。这是一场意志的较量,这是一场精神的考验。两个小时后,她们终于安全完成了她们有生以来最艰苦、最困难的一次防护任务,受到了现场各方人员的广泛赞誉。 嘉峪关机务段站场改造工程施工时,正值施工繁忙季节,防护员倒换不开,因扭伤脚踝在家休息的防护员侯学萍听到这个消息,主动打电话要求归队,“虽然我活动不便,不能随意活动,但是我能够站在现场,用眼看、用嘴去喊,去通知人员及时下道”,就这样,她硬是一手拄着木棍,用肿得像面包一样的脚支撑着身体,坚守到了施工结束。 中川至马家坪专用线马家坪车站站改施工,长达8个月的时间,在更换道岔的要点施工时,连续十来天的阴雨,每天从夜里十点半到凌晨四点多,雨水顺着帽子流下来,防护服已经能拧出水来,渗到身上已抵不住夜风的侵入,丝丝入骨。她们依然来回走着,目光犀利,巡视着施工站场,不漏接一趟车,不少喊一句话。停点结束后,现场施工人员都回去休息,现场只留下了东西两头防护员,在瑟瑟的风雨中,用黄色的灯光目送着一趟趟列车驶去。那脸上不知是汗水还是雨水亦或是泪水,混合着,被她们抹去。发烧感冒成了家常便饭,凄风夜雨陪她们度过长夜。“抛家别子、远赴玉关,凄风孤影雨声伴;柔体弱质,意比铁坚,安全生产大如天!”这是她们真实的写照。 “妈妈,你什么时候能回来啊” ? “等妈妈忙完这一阵子,就回去陪你,你自己好好照顾自己”。 这是防护员韩淑芳和女儿的一段对话,作为一名单亲母亲,女儿临近高考。多么渴望妈妈在家里陪着自己,但是当时公司施工任务重,安全压力大。防护工作更为重中之重,她心中虽有千般无奈、万般不忍,可是为了配合施工现场的施工任务,高度的责任感让她擦去眼角的泪水义无反顾的站在了线路旁,接发着一趟趟列车。 王梅荣,在丈夫病危的前夜还值守在铁道线旁,她强忍悲痛连夜陪伴丈夫到北京求医,两个月的努力仍未挽回丈夫的生命,悲痛欲绝的她处理完丈夫的丧事,毅然回到了防护的岗位。在陇海线k1706+778斜交框架涵施工中,进行了长达83天的现场防护,这一年的春节,除夕之夜,王梅荣站在线路旁,听着夜空中传来的鞭炮的炸响,望着远处礼花的绽放。她和唯一的女儿分隔两地,只能利用列车通过的间隙用电话与女儿互诉着彼此的思念和牵挂。“妈妈,我想你了,我想去看你”,当女儿在爷爷的陪伴下用冻得通红的小手捧着一盒饺子站在线路上时,母女二人相拥而泣。她满怀着对家人的歉疚,用手中的信号灯,向过往的列车显示着平安运行的信号。那一声声回鸣的汽笛,是对她们坚守岗位的赞赏和敬意。 舍小家、顾大家,为了这份工作,人到中年的她们,不但要承担艰巨的工作任务,还扮演者妻子、女儿、母亲的多种角色,作为防护员的她们,经受了比常人更难以承受的压力。在公司年底的文艺汇演中,一场由防护员真实事迹改编的舞蹈《阵地》让在座的职工唏嘘不已。 “三个女人一台戏“,防护队现有队员28名,她们始终意识到防护队是一个集体,用她们自己的实际行动建成了温暖和谐的大家庭。在兰青线水车湾的施工间隙,正值孙淑芳的生日,大家一直等到她下班回来后,将打有一个荷包蛋的长寿面端给了她,并集体为她唱起了生日快乐歌,简单而真挚的感情,让这位平时豪放的女人留下了开心的泪水。这是一场简单而又温馨的生日晚安,没有音乐的喧嚣,没有丰盛的菜肴,但防护员姐妹之间的友谊在这午夜里缓缓流淌 在嘉峪关施工时,孙香花不慎将腰扭伤,不能下床,姐妹们利用休班时间轮流给她送饭,擦身、端屎端尿,这种连家人都难以做到的事情,她们,做到了。 平常在施工现场,休班防护员积极为项目部帮伙帮灶,帮项目部职工拆洗被褥和衣服,为防护队树立了良好的形象。防护队员也经常自己说,不管到哪个项目部工作,决不能给咱防护队丢人。 “谁说女子不如男”,温柔如水、坚毅如钢。人到中年的她们用柔弱的肩膀在扛起了家庭重担的同时,也筑起了安全生产的防护墙。在年复一年的磨砺中,她们用坚韧的意志,用认真负责的态度,舍小家顾大家。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一件件平凡的小事,汇聚成了她们的成功,自成立以来,未发生过一件安全不良事件,实现安全天数2065天,连续三年,她们被评为路局优秀职工小家,爱岗敬业模范、先进生产者等个人荣誉也纷至沓来。这是认可、是肯定,也是前进的动力。 一年365天,夏日的酷暑、冬日的严寒、孤独的守候、寂寞的长夜,都没能摧垮她的意志。千里戈壁、漫漫黄沙,遮挡不了她们飒爽的英姿。目送着一趟趟列车安全的驶去,这就是她们最大的心愿,她们就是我们的英雄、她们就是安全施工的守护神。 迎着骄阳、迎着风雨,女子防护队这支铁路大军中的“木兰花”已悄然盛开在千里铁道线上。我们坚信,她们将会以更加饱满的精神与昂扬的斗志傲然屹立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让这朵“木兰花”绽放得更加美丽、更加绚烂。 |